Thursday, May 30, 2013

SIN CHEW FINANCIAL PLANNING Q AND A : 擁百萬房產‧單身晚年可無憂

擁百萬房產‧單身晚年可無憂

丘小姐,今年48歲,單身。擁有一間公寓(已供完)(15萬令吉),一間雙層排屋(已供完)(25萬令吉),一間店屋(已供完)(60萬令吉)公積金(4萬3千)、儲蓄(25萬)。
目前介於半退休狀態,是一名自僱人士,每月收入大約有千多令吉的收入,另外每月擁有租金收入大約3千令吉。
每月保險費(人壽、儲蓄、病痛)480令吉、汽車480令吉(今年將供完)、信託基金每月100令吉(已有7千令吉)。
希望理財師給予一些財務和投資建議,同時,希望可以擁有更好、更有意義的晚年生活。
答:丘小姐財務條件充裕,名下的產業貸款已經供完,相信在這之前收入相當可觀,現階段月入4千多令吉,雖然來信除了提供保費支出,並沒有提供其他項目的開銷數據,對於不需要供還產業貸款分期的個人而言,應該是相當寬鬆的。
單單看3件產業的價值,已經值100萬令吉,即使是出租回酬率不理想,或是不容易收取租金,又或者需要現金,可以考慮在日後脫售套現。
此外,來信沒有提及需要供養父母或資助兄弟姐妹,或是他們的子女,只要丘小姐的健康狀況良好,不需要耗費大筆醫藥開銷;那麼,晚年生活應該不需要煩惱,只要善用時間,相信可以擁有更有意義的晚年生活。
本期主答:永佳財務規劃公司首席理財規劃師陳建業碩士(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問診室)

SIN CHEW FINANCIAL PLANNING Q AND A : 年輕夫妻須張羅子女教育費

年輕夫妻須張羅子女教育費

陳先生與妻子凈收入各為3千令吉,擁有11萬5千令吉的定期存款,購買投資聯結保單,丈夫年保費1千800令吉、妻子2千760令吉、兒子3歲,保費1千800令吉、女兒1歲,保費也是1千800令吉。
他們擁有兩部轎車,車貸供期各為每月810與710令吉,分別在2019及2018年到期。另外,陳先生擁有一間8萬令吉的公寓,每月供期497令吉,於2005年購買、貸款30年,是他個人名下的產業,每月租金400令吉。
此外,他們自住的是一間單層排屋,為聯名產業,每月貸款分期583令吉,於2008年購買,貸款分期30年。

他們兩人分別是33與34歲,為政府公務員。問題:“我們準備在霹靂州聯名購買產業供投資,那是一間價格23萬令吉的雙層排屋,為租賃契約產業,假如動用定期存款中的7萬令吉做為房屋的首期付款,是否妥當?"
答:假如陳先生準備在霹靂州購買雙層排屋供投資,由於是第三間房屋,因此最高貸款額只能是屋價的70%或16萬令吉,本身要付的屋款介於7萬令吉,如果是30年的分期貸款,每月數額大約750令吉。
投資房產,要確保能取得平穩回酬,就是租金至少能概括70%的分期付款,不足的數額由業主本身補貼,業主將房屋出租,不能確保一年365天都“滿座",間中會有騰空的時候,這時,就要借助業主的儲蓄了。
從陳先生與太太兩人目前的收入、支出數據來看,購買第三間房屋,勉強是可以應付的,只要不愁租戶的來源應該可行;另外,也要確保短期內不需用到定期存款,才宜動用7萬令吉來購買產業。
與此同時,也不要小看兩個孩子日後的教育費,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且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儲蓄,以應付十多年後,孩子準備進入大專院校就讀的開銷。
本期主答:永佳財務規劃公司首席理財規劃師陳建業碩士(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問診室)

Saturday, May 25, 2013

SIN CHEW FINANCIAL PLANNING Q AND A : 打工仔想一年內結婚

打工仔想一年內結婚

本人姓李,27歲,打工,未婚,打算一年內結婚。每月收入約2千令吉,每月保險270令吉,主要為醫藥保險。
目前有一間房子,租金600令吉,尚欠銀行7萬令吉,供期600令吉、有做小生意,每月營業額約4千令吉,利潤500令吉,生意所得主要用來還每月的貸款分期。
在現階段,存款少於1千,個人貸款1萬令吉,擁有大約1萬美元的美國股票,分別投資Mcdonald Corporation、Cliff Natural Resoures、AIG。
請問我的財務安排有問題嗎?


答:李先生是職場的一名員工,也有做小生意,生意所賺的500令吉利潤,可以用來償付房屋的600令吉分期付款,雖然不大足夠,不過,不足的數額只是100令吉。
談到每月收入,固定的是2千令吉,加上小生意的500令吉利潤,總共2千500令吉,可是,存款不多,也許是已經將一部份存款投資在美股。
不過,李先生有一筆1萬令吉的個人貸款,一般來說,個人貸款利率比較高、能免則免,不曉得李先生的個人貸款,是否因為生意所需,或是由於其他個人用途。
個人若有投資外國股票,必須有專業的經紀代為處理,假如準備在一年內結婚,或許可以選擇脫售外國股,減少投資海外股的風險。
李先生來信提供的財務數據不多,除了收入與保費支出,沒有列出其他項目的支出,也沒有提供每月的盈餘,因此,比較不容易提出其他比較有建設性的意見。(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問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