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如何運用資產?
2014-06-29 19:28
署名“一般市民”的讀者來信提問有關財務規劃的問題,他們是上班族。
以下是他們提供的財務數據:月收入:丈夫1萬4千令吉、妻子8千令吉。
資產:雙層排樓(市價:35萬令吉)、雙層店屋(市價:50萬令吉)、汽車(市價:4萬令吉)、存款:45萬令吉、10萬新幣、外幣定存:2萬澳幣、信託基金:11萬新幣、股票投資:5萬新幣、黃金:500克、公積金:丈夫25萬令吉、妻子22萬令吉。
月開銷:6千令吉、大兒子學費:未定(未決定報讀哪一所大學)、小兒子學費:3年內每月1千令吉、父親療養費:每月2千令吉以上。
保險:年繳1萬5千令吉(全家四口壽險、醫療保單、2個兒子教育保單)。
請問:
1.以上財務分配/投資正確嗎?該怎麼分配才更恰當?
2.目前丈夫和妻子已經45歲,到了幾歲就能退休?
3.退休後,應該如何運用現有資產或投資?
答:從來信的敘述,署名“一般市民”的讀者,財務狀況強穩、現金儲備豐厚,而且沒有提及尚有房屋、店屋、汽車貸款分期等負擔,除了生活開銷,接下來比較大筆的應該是孩子的教育基金。
不過,“一般市民”讀者,在信中沒有提及2名孩子的年齡,我們假設大兒子19歲、小兒子16歲,這樣或許可以預估、他們還有幾年時間將進入大學深造。
以“一般市民”目前的年齡來看,在現有的僱用法令,2人可以工作到60歲,除非是對工作已經很厭倦,否則,繼續工作10或15年,可以讓公積金儲蓄倍增、退休儲備金也比較雄厚。
另外,信中沒有提及2人的工作性質,從薪資的數目來推論,2人屬於中、高收入階級,賺取的定期存款利息,算是風險不高的投資回酬。
除了馬幣、尚有新幣、澳幣存款,只是定期存款利息不高,在面臨通貨膨脹的衝擊時,會造成資金的價值被削弱,導致可供消費的收入變相減少。
可投資產業
以“一般市民”的現金儲備來看,可以考慮購買一個產業單位供投資,在大多數時候,產業的價值將持續上升,除非政治、經濟不穩定則另當別論。
談到產業的增值,過去5年,平均年成長率在10%至15%之間,一些地區的增值幅度更大,因此,比起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較為可觀。
對“一般市民”讀者家庭來說,可以說該有的都有,房屋、車子、存款、保險、單位信託、股票、黃金等投資工具,惟一要做的是,時刻關注市場動向,然後按情況調整投資。
關於“一般市民”讀者提及的幾歲適合退休,這要看“一般市民”想要的是怎樣的退休生活,是否常要出國遊山玩水,或是多數時候留在家鄉過隱退生活,得空時梳理盆栽、寫字、畫畫,偶而與朋友喝茶、下棋,這樣所需的退休準備金,應該不會過於豐厚。
孩子本地海外深造費用差別大
至於孩子的教育基金,在本地與到海外深造,費用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別,在海外深造,費用可以比在本地多出一至兩倍,主要看所選的科系,以及前往哪一個國家就讀,而且一些時候外匯兌換率波動,影響也相當大。
舉個例子供參與,5年的醫學系,很可能需要50萬令吉,而且這只是目前保守的估計,等到“一般市民”讀者的孩子上大專學府時,可能不只是這個數目,其他一些科系如建築系,4年課程需要40萬令吉是最基本的要求,這裡指的是學費加上生活費。
當然,文商一些科系的學費會稍微便宜一些,只是在外的住宿與生活費則一樣。
大家都知道,前往歐、美、澳、紐等國家深造,所需要的費用皆相當高,在本地就讀,費用至少可以減半,從這裡,“一般市民”讀者可以大略預估孩子所需的教育費用。
本期主答:永佳財務規劃公司首席理財規劃師陳建業碩士(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問診‧文:鄭碧娥)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97748?tid=8#ixzz368Pm7Owl
Follow us: @SinChewPress on Twitter | SinChewDaily on Facebook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