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8, 2011

SIN CHEW PROPERTY INTERVIEW,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產業焦點)高屋價能持續多久?

高屋價能持續多久?

過去,當我們提到百萬豪宅,例如百萬洋樓、百萬別墅等高檔單位,大家並不覺得陌生,可是,近年來,排屋開始成為百萬房產俱樂部的“成員”。如今,動輒過百萬的排屋日益增多,已經不足為奇。
這些百萬排屋,有一些是發展商推售的單位,另外一些則是轉手市場的二、三手房屋,而且並非所有單位的屋況都理想,可是,交易價依然接近百萬令吉。
過去的一年,馬來西亞各個價位的住宅產業,基本仍處於上揚趨勢,不過,成長率最強勁的是價格介於10萬至50萬令吉的房屋,巴生河流域的情況也相近。
市場普遍認為,大馬的住宅產業市場保持平穩水平,惟價格的漲幅可能縮小,特別是在2012年及之後的日子;不過,2011年大馬住宅產業的交易保持強勁,按年料可取得18%漲幅,與發展商放眼2011年銷售目標超過15%相當一致。
2012住宅產業成長適中
不過,肯納格研究預期2012年住宅產業成長率適中,按年增長可能只在5%或不超過雙位數的水平,發展商預計2012年銷售趨勢可能比較沒有看頭,成長率可能降低至單位數的水平。
2012年成長率若一如市場預期只在單位數水平,主要是與之前幾年基准較高比較的緣故。儘管如此,2011及2012年住宅產業價格,分別可取得10%與5%的成長率,應該不成問題。
另外,政府方面的土地交易或經濟轉型計劃的推行,還有大選因素,皆可為市場帶來更多正面訊息,這也是無可否認的事。
肯納格研究的報告指出,大馬的住宅需求與供應保持樂觀,住宅單位的吸購率,仍低於9年平均水平,巴生河流域也存在同樣情況(該區域佔大馬住宅銷量的56%)。
巴生河流域獲強勁成長率
以住宅產業需求來看,巴生河流域繼續取得強勁成長率,特別是交易價值,2010年住宅產業銷售,取得有史以來的507億令吉高位,按年成長21%,未出售住宅單位繼續處於下跌趨勢。
新推出的房屋計劃減少是其中一個原因,雖然在巴生河流域及柔佛未出售的單位稍微增加,不過,這些數目還不致於很多。
過去2年市場需求強勁
前面說過,馬來西亞各個價位的住宅產業仍處於上揚趨勢,不過,成長率最強勁的是價格介於10萬至50萬令吉的房屋,只是在巴生河流域,這些價位的新增供應比較少。
增建中高檔產業應付高成本
另外,不少發展商在巴生河流域推出售價超過50萬令吉的單位,主要是他們基於建築成本偏高,選擇增建中高至高檔產業,以應付建築成本升高的衝擊。
話說回頭,在過去的18至24個月,市場對產業的需求保持強勁,相關的因素包括:(i)銀行游 資流量強勁、(ii)在建築期間利息開支由發展商承擔、(iii)貸款利率相對較低、(iv)基本借貸率-2.4%至2.6%、(v)一些擱置需求重入市 場、(vi)購買產業作為對衝通膨工具、(vii)提昇房屋擁有者的市場保持強勁。
另一方面,今年至今,一些大型發展商的銷售保持強勁,他們放眼2011年的銷售增長率在15%至35%之間;不過,一些比較大規模的發展商則顯示2011年至今,銷量稍微下跌。
此外,房屋價格指數(HPI)顯示,整體住宅產業的價格維持穩健成長趨勢,雖然數據顯示,吉隆坡與雪蘭莪在2009至2010年的房屋價格指數,若與其他州屬相比,成長率比較強勁。
有地屋價漲幅大
與此同時,我們的觀察顯示,有地房屋的價格漲幅比較大,特別是位於巴生河流域的單位,柔佛與檳城的房屋價格指數顯示穩健成長。
住宅產業以每單位平均交易價為准,2010年住宅產業每單位成長率約13%,與2007產業好景年類似,一些主要的州屬,例如吉隆坡與雪蘭莪,2010年的住宅產業價格比2007年的成長率更為迅速。
轉手產業趨軟
另外,轉手住宅產業市場開始散發稍微趨軟的跡象,特別是在一些推出新房產計劃的地區,這主要是因為許多買家選擇購買新建房屋,從推出至完工,可取得不錯的價格漲幅,銀行推出比較大方的融資配套、房產格局展現新穎概念,例如加強保安配套等特色。
目前,第一手市場與轉手市場價格走勢的差異,可能是第一手市場的預警訊息,雖然許多發展商維持 他們對產業市場的共同展望,即“大馬主要產業州屬(巴生河流域、柔佛及檳城)沒有產業泡沫的跡象,不過,我們意識到:一些產業計劃(特別是新推出如城市 園)在不到2年時間內,取得超過20至30%價格漲幅。
巴生河流域住宅產業價格,比全國平均屋價水平更為強勁,這一點也不稀奇,融資配套深具吸引力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不過,以大馬的房屋指數趨勢來看,不久前屋價上漲,可能意味在邁向2012年之際,屋價的資本漲幅有限。
至於說住宅產業市場是否保持平行?一般相信,第一次房屋買家隊伍強大(1980年代的嬰兒潮因素,按年成長51%),還有提昇房屋擁有者的市場也相當可觀。
嬰兒潮高峰期或已褪色
不過,嬰兒潮因素的高峰期可能已經褪色,因為嬰兒潮的好景並不如1990年代之後般強勁。
此外,以大馬產業總銷量對比國內生產總值比率,我們已達到新的高峰點,傳統上,在繼續上揚之前,這個比率傾向低於長期趨勢線,同時,我們的利率、呆賬及住宅吸購率,介於紀錄新低。
第三季產業展望謹慎
興業研究對2011年第三季產業領域的展望持謹慎態度,產業的上揚周期一般持續兩年,幾乎已經來到尾聲。
雖然目前市場的強勁趨勢可到2011年杪,不過,我們深信,基本因素稍微看淡,預料明年需求將較為趨軟。
目前預期的4大隱憂分別是:風險層面稍高,主要是游資推動信貸大幅增長、進一步加緊貨幣與監管措施、通膨壓力升溫,以及區域產業領域基本面看淡。
“鑒於住宅產業領域將受到決策干預的影響,辦公樓領域面對供應過剩,我們對零售產業次領域持正面看法,該領域的供應保持偏低,本地與外資機構基金對擁有策略性地點的零售產業,保持強大購興,主要是亞洲國家的消費擁有強大的成長潛能。”
屋價偏高或有投機因素
實力產業經紀公司總裁陳建業認為,今天產業價格介於如此偏高的水平,不排除存在投機因素,就以一些當今視為高檔的住宅社區為例,大約20年前,一間雙層排屋售價18萬令吉,如果今天翻倍增長了200%,可以說合理,也合乎通貨膨脹因素的衝擊。
可是,這些有地排屋大約在8至10年前,轉手價已翻了接近200%,就是50至60萬令吉,今天,更從已升高的價位再升一倍,接近百萬令吉,少數一些屋況較遜的也叫價80至90萬令吉。
對一般的受薪階級來說,我們的屋價還是很貴,像上面提到的例子,即使是一個月薪5千令吉的貸款申請者,也未必符合資格。
在馬來西亞,月薪5千令吉的受薪者,在職場所佔比例有多大,只要有留意人力資源訊息,一般都知道所佔的百分比不多。有不少人即使做了一輩子工,到了退休年齡不只沒有5千令吉,與5千令吉甚至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可能只在這個價位的一半,這些都是很普遍的現象。
雖然在第二與第三線城市,相比之下屋價並沒有這麼昂貴,可是,薪資也不高,依然是望屋興嘆。
百萬公寓“帶動”
有地房屋漲勢
陳建業表示,百萬豪華公寓單位在城市多個地區建立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有地房屋的漲勢,人們普遍認為,公寓的價格已到了百萬令吉,有地房屋更不在話下,畢竟有地房屋的增值潛能還是不容忽視的。
他說,不少發展商在城市興建共管公寓,隨手拈來動輒70、80萬令吉,真的還是很貴。
許多單層或面積嬌小、格局簡單的雙層排屋,價格也逼近50萬令吉,若論翻倍,這些單位的增值倍數更難以置信。
供應有限
檳房價居高不下
永利行國際顧問公司董事倪傳鵬表示,以檳城這個土地面積較小的州屬來談,放眼望去,這裡的住宅產業價格依然高居不下,產業市場的交易保持熾熱,畢竟單位供應有限,不論是有地或分層的高檔共管公寓,售價與首都吉隆坡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當地人,還有一些是來自其他州屬,以及外國人在檳城置產、投資,這裡有旅遊景點、文化特色,吸引旅客到檳城並不成問題。另外,不少海外大企業在這裡設廠投資,投資者及他們的員工或家屬,皆需要住宿,加上供應單位不多,造成價位一直高居不下。
亨利行國際產業顧問(北馬)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保發也有同感,他說,當地及巴生河流域進駐檳城的產業發展商,紛紛興建高檔產業單位,鑒於單位數目不多,加上以優質量自居,這類型產業單位皆取得不錯銷售率,增值潛能也不錯。
發展計劃需時帶動價值
許多人認為,經濟轉型計劃是推動產業發展進一步成長的動力,而且我們也認同大吉隆坡計劃的宣佈,特別是建議中的地鐵計劃,以及政府土地的開發,都是一些令人雀躍的訊息;不過,這股欣喜的情緒只是短暫的,因為整個發展計劃需要花時間去推行,以實現產業發展的價值。
一份有關地鐵(MRT)的報導指全球的研究顯示,在地鐵計劃宣佈、開始前及完工後的階段,產業的價值一般可以取得可觀漲幅,不過,工程推展期間,產業價值反而平平。
至於徵用土地活動,類似訊息可促使股價上漲,特別是政府相關土地的開發,主要是因為這些土地多數位於首要策略地點,例如聯合利華在孟沙的土地。
另一方面,政府指示所有產業發展商在2015年之前,落實“先建後售”政策,預料將限制產業單位的供應,也可能推高產業的價格,換句話說產業的資本增幅將比較大。
先建後售或推高房價
當然,發展商以及代表他們的發展商公會,普遍反對先建後售制度,並認為不適合成長中的大馬經濟,可能削弱一般人的購買力,以及擁有房屋的規劃。
過去兩年政府推出“較為看淡政策”,例如在2009年建議,從2010年起出售少過5年的產業,需被徵收5%產業盈利稅,第三間或以上房屋的貸款,頂限在屋價的70%,銀行停止吸納貸款合約利息等等。
雖然加緊銀行政策可能抑制產業的銷量,不過,我們深信,銀行可能為發展商推出更多創新配套,假如國家銀行或政府推行一些冷卻市場措施,在大選舉行後推出的可能性會比較高。
明年住宅需求難超越
許多年輕人都有條件領取30至40年的貸款配套,這些便利有助於提高住宅產業的交易,並且達到2010年以來的新高,住宅產業貸款獲批保持強穩,不久前更創新紀錄,而且潛在上揚走勢。
不過,肯納格研究認為,家庭有能力購買房屋指數(抵押/收入),將跨越5年指標,在借貸利率上升之際,邁向10年的指標可能縮小,我們的“有能力負擔指數”,仍低於銀行傳統的33%信貸准則。
2012年的房產需求是否能超越2011年的水平,這是許多人感興趣的課題,經濟學家預計,2011年的隔夜借貸率料將再提高25個基點至3.25%,不過,2012年隔夜借貸率將持平。
雖然存在隔夜借貸率上升的風險,我們相信,平均借貸率將介於5.1%至6.3%,特別是基本借貸率的利差將開始縮小,這可從每月走勢看出。
此外,接下來的幾年,住宅需求欲維持在2011年的水平恐怕有難度,一般預料,2012年住宅產業需求年度成長率,可能受到貸款百分比限額的影響,譬如說,第三間或以上房屋的最高貸款額,限制在屋價的70%。
結語:
對購買產業的人士來說,2012年的關鍵詞是“有能力購買”或“可負擔”,現階段,在巴生河流 域,欲物色每單位少過30萬令吉的房屋的確不容易;因此,政府建議為月薪少過3千令吉的首次購屋者,推出“我的第一間房屋”配套,這些購屋者可獲100% 融資、貸款期拉長至30年,目標鎖定在屋價10萬至22萬令吉之間。
每單位售價不超過30萬令吉的“可負擔”公寓也將相應推出市場,配合較高層次的“可負擔”房產計劃,政府讓月薪不到6千令吉的首次購屋者,取得90%的融資(10%來自擔保存款),他們可購買價格在22萬令吉至30萬令吉之間的公寓。
不過,多數發展商還是傾向於興建價格不少過50萬令吉的住宅單位,特別是在巴生河流域的發展商,以維持他們的賺幅,惟綜合以上各項因素,2012年住宅產業的交易總值,預料成長率將較為疲軟,這應該是可以預見的情況。(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產業焦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