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7, 2011

SIN CHEW FINANCIAL PLANNING INTEVIEW ;一句話理財經

一句話理財經
·    投資致富
 2011-03-07 13:46
深奧難懂的理財哲學讓你眼花繚亂,總是記不牢?那麼,不如試著一切從簡,將理財建議濃縮成簡單、精煉又實用的一句話,豈不更好?
《投資致富》就邀請一些專業和非專業人士,讓他們以一句話表達自己的理財觀,讀者不妨參考參考,以下是他們給出的建議:
李文暢
Gain Wealth財務規劃公司首席顧問
一句話建議:能攻善守
解釋:若目前支出與收入勉強持平,或僅有些盈餘,就必須預見通膨對財富的稀釋,減少支出或提高收入來彌補鴻溝。
在確保支出與收入平衡後,才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基於利率可能調漲,浮動利率房貸者應為分期付款波動做好準備措施,應否轉貸則視貸款配套差距而定。
至於投資資金分配,不妨以基本理論100%――歲數來計算,按歲數把相關比例資金投入安全投資品,有餘額才探討高風險投資產品。
陳建業
永佳財務規劃公司首席理財規劃師
一句話建議:遵守不變的理財定律
解釋:今年經濟環境仍動盪不安,投資應以保守為上,而且要步步為營,可以的話,最好等到大選後才投資。
至於理財,還是以不變法則為主;制定財務規劃、最少要有3至6個月儲蓄、及儘量開源節流,這些理財技巧不僅千古不變,也是最實用的。
馮振明,36歲
油棕園主
一句話建議:小心駛得萬年船
解釋:想賺錢的人很多,可真正懂得賺錢的人卻很少;大多數人都想一步登天,所以急著投資高風險產品或創業,很自然地,失敗的幾率也很大。
就好像聽說哪隻股會在近期內暴漲,就想也不想一頭往下栽,即使因你運氣好賺了一次、兩次,若不懂收手,碰釘是遲早的事。
賺錢的絕對法則,是穩打穩札;對自己不瞭解的賺錢方法,少碰微妙,若真有心的話,就腳踏實地從頭學起,到真正瞭解後才投資也不遲。
此外,賺錢雖然是致富的首要條件,但還得靠適度的儲蓄和節約才行,單靠賺錢是很難讓你成為有錢人的。
陳碧玉,55歲
裁縫師
一句話建議:要花費,別浪費
解釋:錢當然要用,但要用在對的地方才行!
衣服要買,但別買太多;鞋子要買,也別買太多;需要的東西儘量買,不需要的東西,就儘量別買。
賺得再多,卻不懂節制,結果一樣等於零。
沈家耀,14歲
學生
一句話建議:設下儲蓄目標
解釋:替自己設下每天、每星期及每月儲蓄目標,然後嚴格遵守,只有達到儲蓄目標並有餘錢時,才會額外消費,否則決不多花一分錢!
張文傑,68歲
退休人士
一句話建議:甚麼都別管,先去做一份你自己的財務報告書。
解釋:無論你想選擇合適的投資產品、購買股票或基金、至設定任何財務目標,要達成,都需要一份詳細的財務報告書才行。
不事先規劃,任何財務或投資目標的風險可能高於你預期,讓你不僅無法達成財務目標,反而離目標越來越遠。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財務規劃表,那就甚麼都別想,趕快去做就是了!
馬哈林根(Mahalingem)
48歲‧國中副校長
一句話建議:一不留神,你手中的錢就會消失無蹤!
解釋:就算你腦中堆滿理財知識,理財最重要的還是“毅力”,空有知識卻不能實踐或堅持,也沒多大意義。
所以,千萬別姑息隨意用錢的念頭,你必須監督自己用錢的方法是否正確,避免無謂的開銷,有餘錢,用來儲蓄總好過花個精光。
堅持的人及富有的人,其實是同一種人。
鄭文彬,26歲
牧場少東
一句話建議:小賭怡情,大賭回歸於零
解釋:你既不是何鴻燊也不是林國泰,要靠賭過活,無疑自找死路。
偶爾買點萬字或彩票,發發橫財夢無妨,但若下注太大,萬字絕大多數會成為你揮之不去的惡夢。多少家庭因“賭”而妻離子散?要靠賭發達,不如在事業上多加努力,反而更快達成目標。
辜麗菁,25歲
證券交易員
一句話建議:我賺的錢,都去了哪裡?
解釋: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很難達成你的財務目標。
知道金錢流向,是你能否掌握金錢自主權的關鍵;意識自己花了多少錢,花在甚麼地方,你才能知道該在哪些方面節省開支,重新存放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鄭德發,43歲
麵包師傅
一句話建議:相信別人前,先相信自己
解釋:無論你想做甚麼,身邊總有許多意見;你要儘聽,大概會瘋掉,所以最好學習相信自己才對。
將來是甚麼情況,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既然如此,何不相信自己更好?至於別人的意見,參考就好,千萬別儘信。
牧場主或牛,你想做哪一種?
看過本地各界人士的理財經,不妨也看看海外知名人士,他們到底甚麼簡單、精煉而又實用的理財建議?
《華爾街日報》邀請一些理財顧問用一句話總結,為幫助客戶更好地管理財務生活,他們能夠給出的最重要建議是甚麼。
以下是他們給出的建議:
泰德‧詹金(Ted Jenkin),佐治亞州阿爾法里塔
oXYGen Financial Inc.聯席CEO兼創始人
一句話建議:一定要先存放自己的“工資”。
解釋:詹金說,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家庭財務的CEO。他說,作為家庭財務的CEO,你應該總是先支付自己的“工資”,也就是拿出10%到20%的收入用於財務目標的實現,然後才拿錢用於開支。如果存了這部份之後錢不夠花,那就說明你們家超支了。
他還建議每加薪一次就把增加部份的至少三分之一存起來。他說,如果遵守這條“先付自己工資”的法則,實現財務目標的機會就會更大。
喬治‧帕帕佐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
密歇根州諾維市註冊理財規劃師
一句話建議:誰也說不準。
解釋:帕帕佐普洛斯說,“專家”有很多,投資者要是都聽他們的觀點,自己會瘋掉的。
沒有誰知道將來是甚麼情況,所以投資者最好忽略這些“噪音”,專注於自己能夠掌控的東西,比如和理財顧問合作實現投資組合的“再平衡”。他說,我讓客戶把一切都包在我身上。
吉姆‧普拉特-希尼(Jim Pratt-Heaney)康涅狄格州
韋斯特波特LLBH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合伙人
一句話建議:制定一份詳細的理財規劃。
解釋:普拉特-希尼說,如果沒有詳細的理財規劃,選擇合適的投資產品是不可能的。
他說,人們常常整天都在為買哪只股票或基金的事而發愁,卻沒有制定一個全面規劃詳細列出合理的資產配置,而他們的投資回報最終有90%多都將來自於合理的資產配置。
他說,如果不制定規劃,那麼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可能就會高於必要水平和投資者自己意識到的水平,而且還有可能導致投資雜亂、重復,產生高昂的手續費。
朱文‧沃爾伯特(June Walbert),聖安東尼奧
USAA Financial Planning Services註冊理財規劃師
一句話建議:要明白你花了多少錢,花在了甚麼地方。
解釋:沃爾伯特說,不管年薪是5萬美元還是50萬美元,如果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 案,你都是不可能實現全部財務目標的。她說,知道錢流向了哪裡,你就有了合理引導資金的自由。這樣做,人們就可以為生病、照顧老人或失業之類的意外情況做 好準備。她說,知道花了多少錢,都花在了甚麼地方,你就會馬上知道該在哪些方面節省開支,怎樣重新留出資金用於必要的支出。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教室‧2011.03.0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